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1年9月第32卷
第9期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Sep.2011Vol.32
No.9
JournalofShaogu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杨志江1,罗掌华2
(1.韶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韶关512005;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为了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全面有效的测度,依据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和特征的理解,以及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分析,建立了一套能比较全面评价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348(2011)09-0070-05
自主创新能力是第一竞争力,是富民强国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谁拥有了自主创新能力,谁就能占领竞争的制高点,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创新能力评价是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首先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国内关于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颇多,主要有柳卸林、胡志坚等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小组[2]的研究,以及朱海就[3]、邵云飞[4]等人的研究。然而,关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却不多,主要有刘凤朝和潘雄锋[5]、江蕾和李小娟[6]、孙恒有和张丽叶[7]等的研究。从这些研究来看,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往往没有考虑到区域吸收外部技术知识的能力,没有重视创新配置能力和创新软环境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和作用。为弥补这些不足,本文依据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和特征的理解,以及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的分析,从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经济绩效、创新配置能力和创新环境支撑力五个方面构建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和特征(一)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内涵
在国内外现有文献中,很多研究对区域创新能力
有过定义,但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的界定比较少,而且国外的文献中很少有“自主创新能力”一词。刘凤朝和潘雄锋认为国家(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是指国家(区域)依靠自身(或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科技突破,进而支撑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并能对全球科技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本领和能量[5]。江蕾和李小娟认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是指区域自主创新行为组织高效配置区域创新资源,将创新构想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的综合能力[6]。王鹏等认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是区域创新系统中区域创新主体所表现出来的研发能力、吸收能力和组织能力[8]。
由于各研究者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的视角不同,导致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定义也并不一致,相关的研究也非常有限。区域自主创新是国家自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而言,区域自主创新将比国家自主创新呈现更多的独具特色的制度安排,产业、技术专业化程度更强,企业的创新方向也更趋明显。区域自主创新没有国防、纯基础研究等公共职能,主要是致力于寻求技术源并使之与本地经济有机结合,使科技与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体现为对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的自主解决,对优势(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撑。因此,我们认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在充分利用区内外创新资源的基础
收稿日期:2011-06-21
作者简介:杨志江(1978-),男,湖南浏阳人,韶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技术创新管理研究。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