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SHITANYUAN
试论宋朝蹴鞠规则及赛事活动
□
洛阳理工学院体育部孙旭辉
摘要宋代从官僚阶层、皇帝到士大夫都将蹴鞠宋朝接待外邦使臣的宴会助兴项目,蹴鞠也作为平日娱乐活动,在这种氛围
下,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礼仪文化。本文主要对宋朝蹴鞠规则及赛事活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蹴鞠规则活动
《齐云社规》中的“十不许”可谓是宋朝蹴鞠运动专业宋代从皇帝到士大夫、官僚阶层都将蹴鞠作为平日娱乐活动,。的动作要诀以及宋朝蹴鞠运动有前朝历史遗风影响,因此比较兴盛,同时这种运动也受宋朝当时的商品经济发展、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娱乐和官方示范推动等因素刺激,宋太宗、太祖、孝宗及徽宗等都是蹴鞠运动热衷者。蹴鞠也成为一种礼仪文化,成为宋朝接待外邦使臣的宴会助兴项目[1]12。宋朝士大夫中,还有高俅、丁谓、李邦彦等著名蹴鞠人物,宋朝官方教坊司从事表演活动,也有专门蹴鞠艺人专业从事这个方面的运动。宋代蹴鞠运动的兴盛,促进了体育运动特别是球类运动的发展,而市民阶层兴起,是蹴鞠运动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丰富了人民文化娱乐生活,增强了民族体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宋与周边民族政权的文化结合交流。
一、宋朝蹴鞠规则以及蹴鞠团体
1.宋朝蹴鞠规则。宋朝蹴鞠规则的内容主要包括:蹴鞠运动比赛输赢之判定以及蹴鞠运动不同的比赛方式、蹴鞠运动比赛队员踢球的技术动作标准等。蹴鞠选手要遵守的比赛规则比起前朝来更加细节化、具体化,像《鞠城铭》文中所记,具体到比赛过程中,作为比赛主体的蹴鞠选手来说,主要是赛制方法,同时还有蹴鞠运动诸方面的基本准则,则要遵守技术动作上的标准,比如传球顺序、下脚触球以及队员各自职能等等。宋朝对蹴鞠规则的详细记载主要集中在《蹴鞠图谱》和《事林广记》两部著作中。分两队比赛,颇类现今之球赛,以两竹古今蹴鞠相比较,竟有如竿为门,并“络网于上”,即结球网于竹门[2]48;此多的相似之处。同唐朝相比,宋朝则有更多方面的变化。
在宋代《齐云社规》中,“以鼻为界分左右”,指出了头、肩、背等等部位是身体主要的触球部位。《齐云社规》中对于人数不同的赛事活动也有相应的不同规定,同时还指出了在蹴鞠动作中,身体的左右两侧之对称性;如或“打落花流水”,后“官场”先“小踢”;或“皮破”或“打花心”等等,人数不同而已。宋朝蹴鞠规则的完备程度可以在社规中“酒后不可踢”中反映,这也是纯粹属纪律性规定,这一条规定在蹴鞠规则中的存在体现了人性化的一面,表明宋朝时蹴鞠比赛的纪律很严格,同时也反映出了极具进步性。《球门社规》中对蹴鞠比赛中相应分工有规定,同时对每一位参赛队员的触球顺序也有规定,一般来说由球头完成来射门,以最后筑过数多者赢。当然,触球时的动作也有具体标准,在不同身体部位触球时,对蹴鞠每一个触球部位的相应技术动作在《下脚文》中都有具体描写,蹴鞠选手要有相应地蹬拽、捺等基本技术标准,蹴鞠水平受影响,如果触球部位不遵守相应的要求,也违反蹴鞠规则。比赛结束后,双方队员也要有类似于现今足球比赛的互相告别仪式,从《球门社规》中可以看出,宋朝蹴鞠对每个队员触球次序有严格规定。为以示尊重,双方队员要互相作“揖”,同时这在古代也是非常典型的礼节。
宋朝蹴鞠规则已相当完善,具备了一定的职业水准,《下脚文》中76
兰台世界2012·7月下旬
术语,都集中阐述了蹴鞠比赛中的基本动作要领;同时,球门社规、齐云社规、白打社规等一系列规则表明宋朝蹴鞠规则已经进入了职业化轨道。同时这些也是“齐云社”(宋朝最大蹴鞠团体)制定出的,有力地证实了宋朝蹴鞠运动的发展的同时也相应地制定蹴鞠团体竞赛规则[3]54。
2.宋朝蹴鞠团体。中国古代蹴鞠这一集娱乐体育与竞技体育于一身的蹴鞠团体出现后,变成一种时尚的、科学的运动项目,同时蹴鞠经历了长期不断的发展才形成的专门性社会团体机构,对于宋朝蹴鞠运动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宋朝蹴鞠团体数量众多,且大小不一,这些蹴鞠团体零散地分布于不同的地区角落以及社会各个阶层之间,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齐云社”。作为宋朝实力最为强大的蹴鞠团体,齐云社是属于民间自发组织的社会团体[4]68。
南宋临安等地当时民间社团众多,有爱好习武之人一起集会从事踏弩射弓之类的项目,如“川弩射弓社“”射弓踏弩社”之类的社会团体,主要是彼此间武艺切磋,从而增进彼此间的情谊。有文人才子一起集会、吟诗作赋以“寄兴适情”的场所,比如文士组成的“西湖诗社”之类的社会团体;蹴鞠社团成员主要是士人大夫、达官贵族之类的风流子弟。因此“蹴鞠、打球之类”的社团参与者无文武之明显区分,在结构上则是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机构。宋代的蹴鞠团体在中国体育运动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蹴鞠“团体”的规范发展是宋代体育运动颇具影响之事件。以齐云社为代表的蹴鞠“团体”,通过严密组织,交流蹴鞠运动技术、围绕学习这些技术核心,约束成员的道德行为赢得较高的社会声誉。“齐云社”表明了蹴鞠运动在宋朝已具相当规模,这些民间团体的出现也将蹴鞠运动带入顶峰。南宋时期,齐云社众所瞩目,声誉甚隆,标志着我国古代蹴鞠运动至此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担负着组织比赛、制定竞赛规程以及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要领等各项任务[5]71。齐云社蹴鞠之人通常在西湖边或是花街柳巷进行蹴鞠比赛活动,并且他们当中的大多是青年人。蹴鞠比赛中,蹴鞠比赛进行得公平、规范,参赛队员遵守齐云社社规,比赛中充满激烈有秩序。蹴鞠运动成为宣泄情感、交友的社会方式。宋代蹴鞠“团体”颇类今天的“足球俱乐部”,无论从自主营销还是章程参与方式,都可见宋代蹴鞠社团之先进[6]43。
二、宋朝蹴鞠赛制及赛事活动
在宋朝以前,唐朝的蹴鞠运动主要分为无球门和有球门两种踢法。无球门的蹴鞠方法包括三种,第一种是白打,可两人对踢或多人对踢,即白打场户,当然这里的“多人”是偶数的;第二种是打,即一般场户;第三种是“蹴”,以高度决定胜负,就是往高处踢。有球门踢法之中分“双球门”和“单球门”两种方式,对比唐朝的蹴鞠运动,宋朝时期,蹴鞠因不同场合而分为“白打”与“筑球”。